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弘扬教育家精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4 月 8 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党支部与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同上一节“传承革命文化,缺氧不缺精神”主题党课。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教师、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张艾平应邀作专题分享。此次活动也是马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进一步推进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坚守雪域高原:用初心诠释老西藏精神
张艾平老师以发挥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深情讲述了自己扎根边疆、传承老西藏精神的育人故事,讲述了从西藏的红色沃土,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老西藏精神中孕育出来的王杰精神、两路精神、孔繁森精神、青藏铁路精神。他始终秉持“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信念,将红色文化融入职业教育,带领团队建设“谭冠三纪念馆”思政教育基地,完成了130多处红色遗迹的实地走访,参与了10处红色遗迹的保护和建设,用脚步丈量雪域高原的红色印记,用真情守护学生的成长之路。张老师朴实的话语中,饱含着对教育事业和革命文化的无限忠诚与热爱。



共话师德建设:以行动践行育人使命
党课结束后,支部全体党员和首师大马院的同仁一起围绕“教育家精神与师德师风建设”展开热烈讨论。孔祥宇同志表示,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革命精神的培育,让初心使命的崇高、奋斗进取的斗志始终充盈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老西藏精神是在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在共产党人的革命和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老西藏精神的核心内涵之一是“特别能吃苦”,强调在艰苦环境中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这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提出的以朴素务实的态度面对工作和生活,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内涵一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贯的艰苦奋斗传统。任嘉蕊同志表示,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既要像张老师那样筑牢信仰之基,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融入课堂教学,也要严守纪律规矩,以优良作风涵养师德、润化学生。田楚妍同志表示,老西藏精神作为伟大建党精神在西藏的生动实践,既为铸牢共同体意识注入精神动力、情感基础和实践指引,又以文化符号标识和红色基因传承为路径,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刘洋同志表示,张艾平老师的事迹是对“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育家精神的生动诠释,更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守廉洁自律的榜样。党支部书记唐纪宇同志强调,全体党员要以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将学习教育家精神与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结合起来,聚焦 “强党性、正师风、提能力”,在教学科研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深化党建引领: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是学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支部始终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通过开展“师德标兵评选”“四好党员示范引领”“廉洁教育进课堂”“马院清风”等活动,引导全体马院教师坚守职业规范,同时依托数字马院平台,建立师德师风电子档案,将师德表现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将持续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打造 “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自律严” 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活动在全体教师重温入党誓词中圆满结束。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以张艾平老师为榜样,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转化为坚守讲台的强大动力,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让教育家精神在思政课教学中落地生根,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一校:刘洋
二校:孔祥宇
终审:唐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