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一场充满思想碰撞与实践探讨的“党建+学术”集体备课会上,成功举办了青年思政教师基本功大赛试讲活动。本次集体备课会由田楚妍、张悦两位老师主讲,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唐纪宇,全体马院教师参加集体备课。此次活动对于进一步提升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不断加快思政课程的创新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试讲中,张悦老师以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展现了对于粮食安全这一重大课题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她以一条公益短信为引子,巧妙地将听众带入粮食安全这一话题,并引发了在场教师的广泛共鸣。张悦教师首先阐述了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的重要地位,回顾了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并引用了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的数据,展示了中国在粮食安全工作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指出了我国粮食产区仍处于紧平衡态势,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在深入探讨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时,张悦老师从地大物博和种子领域、耕地问题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剖析。她提到,大豆作为四大粮食产物之一,在多个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我国大豆自给率严重不足,种子基因编辑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同时,我国人均耕地较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也是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张悦教师提出了维护和塑造粮食安全的对策措施,例如维护粮食和耕地安全,遏制非农化和非粮化倾向,提高科技维护和塑造耕地粮食安全的能力。她还提到了河北沧州盐碱地治理和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等成功案例,展示了科技创新在粮食安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在试讲结束后,与会教师认为,张悦教师的选题具体且有针对性,但内容还需进一步聚焦,建议从大家更关心的话题引入,如食品安全与粮食安全的区别,以引发听众的兴趣和思考。同时,与会教师们也指出了在时间控制、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宝贵的改进建议。


田楚妍老师结合《思想与法治》第一章第二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进行了集体备课试讲。她围绕当代年轻人在内卷与躺平两种心态之间反复横跳的社会现象,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的社会成因,并结合松弛感这一新兴概念,展开了对人生态度的多维度探讨。
田楚妍老师指出,内卷与躺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在面对社会压力时的不同应对策略。内卷可以解释为加速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不同作用,而躺平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虚无主义、犬儒主义和低欲望状态。然而,这两种状态都并非理想的人生态度。

在探讨松弛感时,她将其内涵概括为五个方面:不以物喜(不为物役)、不以己悲(自得其乐)、安之若素、生死有命和宠辱不惊。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松弛感在现象层面和实质层面的不同表现,并引导听众思考更高级、更值得追求的人生态度。松弛感并非无欲无求,而是要在不被外物所绑架和左右的前提下,保持内心的热爱和追求。她以钟芳蓉报考冷门专业考古学并投身敦煌文物保护工作为例,阐述了将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之中的崇高追求。同时指出,面对逆境时,我们要保持平常心态,耐得住寂寞,常怀期待,更要躬身入局,成为时代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
在集体讨论和点评环节,与会教师对田老师的试讲内容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与会教师认为,田老师选题难度较大,涉及到人生目标等深层次问题,要想说服听众,必须具有高维度的思考。此外,专家还就田老师提到的内卷与躺平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认为,这两种现象实际上是思想根源的一体两面,其根源在于西方个体主义的无限膨胀。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我们强调的是克己复礼为仁,这与西方个体主义的思想根源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面对内卷与躺平现象时,我们需要从更高的维度进行思考和引导。



此次集体备课会暨青年思政教师基本功大赛试讲活动不仅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进一步加强思政课程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理念,继续加强集体备课和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推动思政课程不断创新与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